國泰投顧 - 英國脫歐不確定性下降 關注白皮書送歐盟議會

(2018/07/13)
•作 者:
 
英國脫歐不確定性下降 關注白皮書送歐盟議會
 

進展緩慢的英國脫離歐盟討論,日前有了新進度。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的脫歐分離條款終於取得內閣的多數同意,儘管引發三位重要硬脫歐派的內閣閣員聯袂辭職,但不確定性降低,卻是金融市場所樂見。眼下英國必須趕在今年10月底將脫歐白皮書送交歐盟各國審理,若來不及,恐對外交、經濟產生巨大傷害。英國佔歐股指數近三成,建議對歐股有興趣的投資人需留意白皮書是否順利送進歐盟議會,再考量進場布局。(資料來源:Bloomberg2018/7/13)

硬脫歐派不滿梅伊的軟脫歐立場

梅伊的分離條款宣示,未來的英國與歐盟聯合成「貨物的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for Goods),英國將配合歐盟關稅與單一市場的規範;但不包含服務業,像是人員移動、金融服務都不會「完全開放」。

這樣軟脫歐的方案,使脫歐基本教義派的內閣成員們不滿,包括脫歐大臣戴維斯(David Davis)、副脫歐大臣貝克(Steve Baker)、外交大臣強森(Boris Johnson),認為做出過多讓步,未來將繼續受制於歐盟,使得脫歐失去意義,因此憤而辭職。

梅伊的作法也降低了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

目前梅伊所屬的保守黨部分人士認為梅伊未貫徹「脫歐就是脫歐」的旨意,試圖對梅伊發起不信任案投票。但就提案門檻及表決人數來看,要拉下梅伊首相位子的難度相當高。另外,脫歐大臣辭職使得「舉辦二次脫歐公投」的聲音再次浮上檯面。不過梅伊多次堅決表達立場,不會舉行二次公投。儘管梅伊在政治上面臨壓力,但對於金融市場
來說,梅伊得以留任及表明不會有二次公投的立場,都降低了不確定性,都是好消息。

英國脫歐細節討論時程
關鍵議案 狀態
談判期 (2018.10以前)
過渡期條款 已完成
分離條款 內閣表決通過
北愛爾蘭邊境/關稅問題 進行中
英、歐法律權利關係 進行中
過渡期 (2019.03~2020年底)
各國貿易協定談判 進行中
人口移民、貨物關稅

金融監管、商品監管

進行中
2019.05歐盟議會選舉 列席、無表決權
展望 (2021年以後)
新的貿易協議 未開始
2022.05 英國大選 未開始
資料來源:國泰投顧整理,2018/7/13
 

金融市場顯然樂見梅伊決策

金融市場是誠實的,且討厭不確定性。從過去經驗來看,20183月完成過渡期條款後,英國股市開始反轉向上。7/6英國脫歐分離條款在內閣通過,英鎊匯率當週上漲1.1%,暫時止住今年跌勢。(資料來源:Bloomberg2018/7/12)

英國佔歐股指數約25%30%,脫歐任何決策將影響英國及歐洲未來的長久關係,建議對歐洲基金有興趣的投資人,在10月底前須留意,白皮書送審歐盟議會的情形,再考量進場布局。
(
資料來源:Bloomberg2018/7/13)


 

註1: 基金並非存款,非屬存款保險條例、保險安定基金或其他相關保障機制之保障範圍,投資人應注意投資相關風險並自負盈虧,最大可能損失為全部之信託本金。
註2: 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基金之相關風險與損失,包括但不限於:本金虧損、匯率損失、基金解散、清算、移轉、合併等風險。
註3: 非投資等級債券(組合)基金(主要係投資於非投資等級之高風險債券且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投資人不宜占其投資組合過高比重。由於非投資等級債券之信用評等未達投資等級或未經信用評等,對利率波動的敏感度甚高,可能會因利率上升、市場流動性下降、或債券發行機構違約不支付本金、利息或破產而蒙受虧損,不適合無法承擔相關風險之投資人。此外,非投資等級債券(組合)基金可能投資美國Rule 144A債券(境內基金投資比例最高可達基金總資產30%;境外基金不限),該債券屬私募性質,易發生流動性不足,財務訊息揭露不完整或價格不透明導致高波動性之風險,投資人應審慎評估。
註4: 基金的配息可能由基金的收益或本金中支付,任何涉及由本金支出的部份,可能導致原始投資金額減損,或有基金配息前未先扣除應負擔之相關費用。
註5: 基金績效計算皆有考慮配息,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報酬率,且過去配息率不代表未來配息率。所有基金績效,均為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之績效表現,亦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
註6: 基金淨值可能因市場因素而上下波動,且投資人應注意基金可能存有短線交易費用、價格稀釋調整、公平市價等機制。基金淨值僅供參考,實際以基金公司公告之淨值為準;部份基金採雙軌報價,實際交易以基金公司所公告的買回價/賣出價為計算基礎。
註7: 手續費後收型基金在贖回時,基金公司將依持有期間長短收取不同比率之遞延申購手續費,該費用將自贖回總額中扣除;另各基金公司可能收取一定比率之分銷費用,將反映於每日基金淨值中,投資人無需額外支付。投資人瞭解基金銷售機構/受託機構可能自交易相對人取得之報酬、費用、折讓等各項利益,並同意前述利益得作為基金銷售機構/受託機構(本行)收取之信託報酬,經理公司與基金銷售機構/受託機構(本行)之報酬收取情形,投資人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註8: 經金管會核准或申報生效在國內募集及銷售之基金並不表示絕對無風險,基金之績效係由經理公司所提供,投資人應注意,基金之過往績效並不代表基金未來之投資收益,除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外,經理公司與基金銷售機構/受託機構(本行)並不對基金之盈虧負責,亦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於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註9: 國內投信於國內募集證券投資信託資金依金管會規定投資大陸或港澳地區之有價證券,基金淨值可能因為大陸地區之法令、政治或經濟環境改變而受不同程度之影響。
註10: 上述資料係由嘉實資訊(股)公司提供,僅供參考,投資人於進行投資前仍應審酌其他資訊、自行判斷,本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任何受僱人,並不保證上列資訊之正確性亦不負擔法律責任。